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越認識得深會越敗家




幾個月前跟一班小兄弟到攝影器材店逛,那是一間有買賣二手相機和鏡頭的店子。話說那時的我對攝影器材毫無認識,望著店內一支支二手鏡頭,我真的想不透為何這支鏡頭的售價是$1500而那支鏡頭賣$9000!其實這兩支鏡頭看起來沒什麼大分別呀,都是圓形的,外殼同樣是黑色,大小也不多,價錢卻相差一大截,真神奇!

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向其中一位小兄弟借了兩本「數碼單鏡反光機天書」,一口氣看過後才明白什麼是光圈什麼叫快門,還有那些一大堆曝光值ISO景深白平衡。在過程中我慢慢明白到,原來光圈較大的鏡頭生產成本較高,又或者原來鏡片的打磨方式會影響映像的質素,甚至乎對焦速度和會否發出噪音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所以古人說得沒錯,要明理真的要多讀點書。

自此之後,當我再走到那攝影器材店,我已經能夠「看得明」那些相機和鏡頭的標價。不過,報應卻是我最後也心癢難耐的買了部D-SLR。回頭想,本來我對數碼單鏡反光機並無需求,但卻因為認識了一些攝影的概念而「中毒」。這些玩物,真的是越認識得深會越敗家。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減價是一種咀咒


數日前各大報章的頭版報導了這則新聞:位於沙田的一田百貨公司推出清貨大減價,所有貨品低至兩折起。雖然近期金融海嘯淹沒了半個香港,但「眉精眼企」的香港人只要嗅到減價的氣味便已經蓄勢待發。據云早上六時已經開始有顧客在百貨公司門外守候,九時正該百貨公司正式開始營業時門外聚集的人龍居然多達三千人。

據報導,有些接受訪問的人表示「不知道別人在排什麼」,他們只不過因為別人在排隊而覺得自己也「不能執輸」;另外一批人則表示自己其實心目中並沒有什麼特別想買的東西,只不過大減價擺在眼前沒有理由不入去「和別人拼命」。

也許,每一個香港人都會聲言自己很會精打細算,但原來他們心目中的所謂精明消費可能只不過是「要在大減價時去掃貨」;至於所購入的物品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又或者對他們來說是否真的購入的需要,則沒有那麼多人去過問了。

我認識一位前輩,在某店舖減價時一口氣買了八隻指甲鉗,很難想像他為何會有此需要。

所以我在「如何令有限的錢變得更好使」一文中將「不是真的需要花的錢不要花」放在「真正需要的東西要用最便宜的方法買回來」前面,是有原因的。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到酒店吃早餐


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找一間酒店嘆自助早餐。我最常光顧的是銅鑼灣的怡東和旺角的朗豪。兩間酒店的消費差不多,都是加一後二百元左右,是在美心快餐吃腸蛋面熱奶茶的十倍。

論級數,一定是朗豪酒店的The Place較高,不過怡東的Cafe on the 1st卻勝在食物選擇較多和有風景看。到Cafe on the 1st我通常會選靠窗的位子,窗外可以看到停泊著游艇的維多利亞港和塞滿著趕著上班的車子的告士打道,景致比The Place豐富得多。

到茶餐廳要點奶茶,到酒店則應該要嘆咖啡,我們這應該已經是香港人的「共識」。在Cafe on the 1st,除了有最常見的烟肉豬肉腸炒蛋面包粟米片沙律鮮果外,當然還有中式早餐和日式早餐可供選擇。最妙的是居然有鮮榨果汁供應──沒錯,真的是用榨汁機在你面前榨的鮮榨果汁,就算在五星級酒店這也並不常見。

我通常會帶一本財經雜誌,在這兒好好的享受一個上午。

可能你會覺得花二百元吃一份早餐「很奢侈」,但我寧可選擇連續十三天吃白面包而不去美心快餐,那便可以將省下的錢每兩期到一次酒店吃早餐去。這樣人生會更加豐盛。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齊齊去做gym


我曾經有過不止一次這樣的經驗:一大班人一起去吃飯,席上其中一人忽然提議:「不如我們一齊join XXX fitness club呀!近來XXX有promotion,一年會費只係二千幾蚊,我地可以放學/放工/星期日一齊去玩嘛!大家齊齊join啦!」



跟着大家便會描繪一幅很快樂的圖畫:放學後/放工後/星期日,大家一齊走到fitness club,換過運動服後,先是齊齊做一些熱身運動,然後大家再去跳aerobic,又也許是kick-boxing,反正全部健康舞的課堂都已經包括在那「二千幾蚊」之內。下一步是要去「舉鐵」,務求要令自己鍛鍊出鋼鐵般的肌肉。當然,少不了的還有一些如跑步,踏健身單車等的帶氧運動,從而強化自己的心肺功能。



好了,運動過後當然要放鬆一下啦!簡單地沖一沖身,再大夥兒到sauna室說地談天,然後再沖一個暢快的熱水浴。呵呵,疲勞全消後,大家當然是要去「食返餐勁」啦!可能是打邊爐,可能是日本壽司,噢!多美好的一個晚上…。



最後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沒錯,當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入了會之後,大家總會努力地走出來「過一次上述的生活」。跟著,便是各人有各人的事要忙,「喂,今晚去做gym嘛?」「唔得呀,近來好忙呀…」。既找不到友伴出來,又懶自己一個人去做gym,結果,那二千幾蚊全年任玩的會藉連十次也玩不到。


下次有人叫你入fitness club的時候,真的要先想清楚自己是否有入會的需要。

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揹著相同的袋子行街


另一個使我們浪費了很多寃枉錢的元兇,是我們時常身不由己地要和朋友一窩峰去作出相同的消費。

人是害怕孤軍的動物,無論何時我們總想找個群體去「埋堆」。走在一起的年輕人大多都喜歡作出相同的消費,也許擁有相同的物品會令他們感到自己是一個group,擁有相同的icon,有著共同的圖騰。於是,你便常常遇見一班年青人會穿著差不多的服飾,購買差不多的消費品。

中學時代,Lesportsac這一個品牌成為了我們的「校袋」,差不多每一名喇沙仔也至少擁有一個這品牌的袋子。中四時我們幾個尚未擁有Lesportsac的「下等人」決定為自己「增值」,節衣縮食也要使自己成為「真正的喇沙仔」,結果便於某個週六浩浩蕩蕩的齊齊到尖沙咀買袋去。

買袋的過程已想不起來了,總之我們三兄弟最後共同進退地買了三個相同款式相同顏色的袋子,還自我陶醉地認為三人揹著相同的袋子在旺角行「會很威」!(話說回頭,我們三人揹著相同的袋子回校,倒是真的引起了一些話題。)

現在回想起來,就算我們三兄弟要買相同款式的袋子,至少應該買不同的顏色,可以日後交換來用嘛!真笨!如果只不過是因為身邊的人也有買,而自已也趕緊走去買進一件自己其實並不真的很有需要的東西,除了浪費有限的金錢外,更重要的,是失卻自己的individuality。

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生命中有許多Latte


聰明的你也許早已看出,我這一系列的文章並不是要大家去學習「我的消費模式」。消費是很personal的事情,我喜歡的東西並不代表你會有興趣,你願意一擲千金的也並不一定是我的心頭好;鹹魚青菜,確實是各有所愛。我只希望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一同去思考種種有關消費的問題和背後的哲學。

不過,我依然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消費時的點滴點滴──這並不是基於我的消費方式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由於以往我也曾經浪費了不少金錢去買Latte(看起來不大起眼但卻又是一大條數的開支),所以很希望在這平台把「我的個案」當作反面教材和大家分享。

我「最大杯的Latte」一定非漫畫莫屬。香港的男孩子全都是飲日本奶水大的。我學生時代所追看的漫畫有足球小將、男兒當入樽、聖鬥士星矢、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龍珠、另加至少一百套現在連名字也想不起來的漫畫。每本漫畫售二十多元也許「並不貴」,但當考慮到原來一套日本漫畫平均有三四十冊時那這筆花費便絕對不容忽視了。

我明白自漫畫也是娛樂的一種,但也許問朋友借、租漫畫、或到漫畫cafe一口氣看過夠才更符合消費之道。好的漫畫要用心去觀看,但有時卻不一定要擁有。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享受三百六十五天的Latte


上文我說過,令有限的錢更好使的第一個原則是「不是真的需要花的錢不要花」,這便不能不提及近年來非常流行的「Latte效應」。

差不多每一本最近出版的理財或投資的書都有討論到Latte效應。所謂Latte效應,原來我們每天也有很多看起來不大起眼的開支,而這些不自覺的開支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原來也是「一條大數」。有些人可能已經養成了每天到Starbucks喝Latte的習慣,$31一杯的中Latte可能只是小數目,但原來持續一年的Latte開支己高達 $11315!於是,那些理財書的作者便說,我們應該省下這筆錢作投資之用,十年之後按複息計算便可以滾到不知多少云云,又或者與其喝 365杯Latte,倒不如將這筆錢拿去作東京四日之旅。

其實,我覺得將所有責任推到Latte身上有點不公平。要作出明智的消費決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如果大家真的很喜歡咖啡店的閒適,沉醉於咖啡豆的芳香,感覺到連續享受三百六十五天Latte真的比到東京旅行四天要來得幸福,那麼,把那 $11315花在咖啡店內絕對是明智之舉。當然,大前提是你真的很有喝Latte的需要。如果你其實並不真的那麼懂如何去享受一杯 Latte,只是「不知何解」每天都把買Latte當作「例行公事」,那麼,你真的要慳點兒了。

所以我說,喝Latte不是罪,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而胡亂浪費金錢才是問題所在。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如何令有限的錢變得更好使


可能你看完這文章後會破口大罵:「車!還以為你會有什麼高見,原來只是人人也懂得的common sense!」是的,我要說的真的是common sense得不得了,但這世界上從來很多大道理都也不過是common sense,只是沒見得有多少人會跟從。

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努力讀書」,但奈何又真的有很多出街上網傾電話打波去camp在誘惑我們;人人都知道誠實是美德,但這世上又有何許人真的連一次大話也沒說過?政府也應當知道要讓人民安居樂業,但,嘿嘿…

要令有限的錢變得更好使,其實真的是common sense中的common sense。只是自問我也曾經不知多少次違反了這些人盡皆知的原則。問心,以下這些common sense,你有時時刻刻守著嗎?

1)不是真的需要花的錢不要花。
2)真正需要的東西要用最便宜的方法買回來。
3)買了回來的東西,要將它用到最盡。

有時我會想,如果我這十多年來有好好的跟著我以上所寫的原則,我現在那有限的身家應該至少可以再多一倍或以上。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錢要花掉才屬於你的


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上任時召開記者會,其中一位記者居然問了一個這麼無聊的問題:「你出任財政司司長是否為了錢?」須知道梁錦松本來在投資銀行工作,年薪不知比出任政府高官高出多少倍;其次,就算他真的是為了金錢回報才加入政府,我看這世上不會有任何人蠢到去承認這件事。

問題問得不知所謂,答案也是離題萬丈。然而,梁錦松倒說得好:


「賺多少錢並不是你的,花多少錢才是你的。一個人要花的錢其實並不真的是那麼多…。」

沒錯,錢只不過是交易媒介,要花掉才有意義。我認識一些前輩,雖然抱著千萬家財,但依然終日死慳死抵,沒吃過多少好東西,也沒去過多少次旅行,便已經走到人生的盡頭。他們失去的並不是那些帶不走的積蓄,而是一次好好去體驗人生的機會。

據說華懋的前主席龔如心,雖然坐擁富可敵國的上市公司,但每月的開支只是三千大元,淨下來的則成為了遺產爭奪戰的獎金獎品。那又何苦呢?

錢,真的要用掉才真正屬於你。當然,用的時候也要聰明地用。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令人難受的慳錢大法

聲明在先,我這一系列的文章,並不是要教你如何在金融海嘯中「慳得一蚊得一蚊」。我曾經打過一些這類型的書的書釘,內裡所教得那些「慳錢大法」實在是有點不合乎人道:
  • 為了少交電費,你應該緊記雪櫃中所有食物所存放的位置,每次打開雪櫃不可以多於兩秒,每天打開雪櫃不可以多於五次!

  • 厠紙是沒可能要花錢買的,因為可以在辦公室、餐廳和商場的洗手間「不勞而獲」。不過,就算是不用錢的也不能浪費,所以每一次「開天闢地」時最多只可以用兩格!

  • 厠所水當然也要盡量減省,因此,最好要求所有家人均如厠後才一次過將那mixture處理掉!

我不否認以上的做法能減省一些開支,但為了省下一個幾毫而弄得自己精神緊張或放棄個人衛生是無論如何也不值得的。精打細算並不等於要作賤自己。要追求quality of life,我們不能只「花費最少的金錢」,而忘記「得到最大的開心程度」。

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

消費的經濟學


還記得大學一年級時我在聯合書院的宿舍「屈蛇」,其中一位同房是醫學院一年級的學生。身為理科生的他在中學時代完工沒有接觸過經濟學,對經濟學「究竟攪乜東東」很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感覺。結果,這便成為了我們某夜在宿舍食杯面當宵夜時的話題。

究竟應當如何向一個對經濟學毫無認識的人介紹這學科呢?如果我說什麼等優曲線呀,凱恩斯模式呀,他是會死的。喝了一口味精湯,再想一想,結果我這樣不太嚴謹地說:

經濟學家研究如何能夠付出最少的金錢而同時間獲取最大的開心程度,又或者如何能夠付出最少的努力而同時間獲得最大的財富。

回頭想想,在金錢、時間和精力均極度有限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付出最少的金錢而同時間獲取最大的開心程度」實在是一個應該認真地去正視的問題。只是驀然回首,我才發覺原來我這十多年來卻是不太聰明地浪費了不少金錢。到了今天,閱歷多了一點,體會多了一點,才明白到聰明地消費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我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消費的經驗和哲學,希望大家也能認識一點「消費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