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星期三

在豪斯登堡過聖誕(4)



在一間頗為高級的意大利餐廳吃聖誕午餐,望出窗外時感到街上多了很多遊客。餐後再在園內四處遊歷,本來完全不用排隊的遊樂設施,經已出現了一條條長長的人龍;街道兩傍的餐廳和咖啡店也不知何時變得坐無虛席。走進一間音樂盒的專門店(名字叫Pandora),竟然感到有點水洩不通──慶祝聖誕的人群終於湧來了!

要說的是大部份園內的店舖都只是集一售賣一兩種物品,而裝修和擺設則比香港的店子講究得多,你完全看得出店子內每一角落都充滿了匠心獨運的設計,而並非香港的那種只是擺了大堆貨物在你面前。在日本行街window shopping確實是一種樂趣。

夜幕低垂,豪斯登堡的冬夜突然閃起點點溫馨的亮光;不論是街道兩傍,遠處的市集、教堂、高塔,全都掛上了點點繁星──原來這就是豪斯登堡著名的「光之街道」。我們在光之教堂中閒逛,身邊圍繞著不同波長的燈光,突然有點很夢幻的感覺,彷彿是人在夢中。

在那光之街道下的平安夜,雖則盡是狂歡的遊人,但感覺卻是滿園溫馨。最後到阿姆斯特丹大酒店吃自助晚餐,吃到很不錯的牛柳和甜品。飯後散步回酒店休息,陪伴著我們的是漫天的煙火。

這夜,我過得很滿意──也許這是我過得最滿意的平安夜。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在豪斯登堡過聖誕(3)


在豪斯登堡的丹哈格大酒店過了一夜,第二天的早上起床還只不過是七時。到樓下的自助餐廳吃早餐,提供的是如蕎麥面等比想像中簡單的食品。從餐廳的落地玻璃望出外面的大村灣,看見有些人在海邊散步。這兒實在靜得有點不像日本。

九時半在酒店的門外集合。領隊兼導遊說會先帶我們觀賞兩項表演,然後便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但他卻不停強調叫我們「不要抱太大期望」,看來他真的不很enjoy自己的工作。

第一項表演是「洪水來襲冒險館」,這劇院是以荷蘭的街道為背景,由800公噸的水,在加上由特殊裝置所製成的風雨飄搖、雷電交加、及滂沱大雨等視聽效果,來模擬出洪水來襲的情況。對我來說這是很新鮮的體驗,但我懷疑有些玩慣過山車和跳樓機的香港人可能會不懂欣賞。

另一項表演是3D立體動畫,話說這玩意兒我已經在這世上的其他角落看過不知多少次,而我對這裡的評價只能是不過不失。

欣賞完這兩項表演還只不過是十一時左右,而園內的遊人還不是很多,雖然方便拍照,但氣氛卻好像差了一點。有時一個遊樂場是否好玩,遊人的數量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因為我們總要花點時間去排隊,才會覺得一個機動遊戲好玩!你說我們是否很「犯賤」?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在豪斯登堡過聖誕(2)


由於我們到埗時已經是晚上,在吃過簡單的晚餐(天婦羅烏冬)後,我們便直接前往下榻的酒店。

豪斯登堡園內共有四間酒店,分別為歐洲大酒店、阿姆斯特丹大酒店、丹哈格大酒店和森林小別墅。我們入住的是丹哈格大酒店,坐落於大村灣傍,附近是豪斯登堡宮殿,位置上屬於園內較為清靜的部份。

日本的酒店房間一般都是寸金尺土,但這兒的房間們也還算不錯,裝修走的典雅路線;但不知何解,「日本仔的東西」總是給人一種「有點化學」的感覺,不論是酒店大堂也好,房間也好,看起來都很像玩具模型。

我打開窗簾,前面是夜深的海,左邊是酒店的其他房間,但全部也沒有燈光,看起來好像沒有多少人入住──重點是,現在是聖誕檔期,理應是熱鬧非常的嘛,但為何這兒會那麼靜呢?

突然間有點擔心明天的行程……。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在豪斯登堡過聖誕(1)


踏入了聖誕月,大家或多或少也有些holiday mood。當你我都歡天喜地計劃著平安夜要去玩通頂的時候,再和大家去算計如何精明地用盡一分一毫好像有點掃興。因此,我決定暫時轉一轉話題,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地聖誕節期間的遊歷。

我過往有很多個聖誕節都身在異地,而其中一個最有氣氛的平安夜,我是在日本九洲渡過的。在出發前我最期待的之長崎的豪斯登堡(HUIS TEN BOSCH,荷蘭語的意思是森林之家),那是擁有風車和歐陸式街景,人稱「荷蘭村」的渡假區。在「我沒有錢去旅行」的那個時代,豪斯登堡是差不多人人必到的旅遊熱點;但由於近年來港人改為湧去北海道看富良野花田和小樽運河,豪斯登堡的號召力已不大如前。

我那次乘坐的是日航機。要說的是在聖誕節這旅遊旺季機上居然可以有三成「吉位」,這是我多次在旺季時離家出走所未曾遇見過的。更奇妙的是到埗後接待我們的領隊兼導遊第一句說的話並不是介紹行程,而是什麼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帶團到九洲,什麼日本人寧願坐飛機到真正的荷蘭也不願到這冒牌貨,什麼……。

幸好,最後我還是在這兒過了一個令我十分滿意的平安夜。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信用卡積分優惠(3)


早陣子我又收到了某銀行寄來的信用卡積分優惠小冊子,打開一看令我再一次確認到自己是賤民中的賤民。話說在那琳瑯滿目的禮品中,「最便宜」的是只需25,000分便可換取的$100超市現金券。我那張卡累積了的分數只有10,000左右(每$1的消費可獲1分),而那些積分的有效期限只餘下兩個月。換句話說,現在的我有以下兩項選擇:

1) 在餘下的兩個月內努力地花掉$15,000,然後填換領禮品的申請表,把申請表寄回給發卡銀行,再慢慢的等待那張$100的現金券。

2) 當自己沒有看過那換領禮物的小冊子,然後任由那10,000積分在到期日後自動報廢。

由於我實在想不通為何要為了那$100的超市現金券而額外花掉$15,000,所以我想都最後那10,000分應該是自動報廢的機會大一些。

縱使大部份信用卡積分優惠都是沒太大意義的蠅頭小利,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其實並不是要遊說大家不要申請信用卡。實情是在某程度上信用卡能為生活帶來一點方便(例如不用持有太多現金),而有時在特約商戶消費又真的能獲得不錯的折扣優惠(我記得意粉屋的晚市套餐有時甚至可以半價);只要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支出,每月還清所有欠款,擁有信用卡並不算是壞事──但重點是,別為了那些不切實際的積分而作出無謂的消費。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信用卡積分優惠(2)


上文我說到那些憑積分換取禮品或cash dollar的信用卡簽賬優惠完全是聊勝於無。但原來市場上還有一種「比較實際」的信用卡簽賬優惠,那就是如大新銀行及永隆銀行的現金回贈。其優惠方式是這樣的:每$200簽賬可獲$1的現金回贈,換句話說,每$200簽賬到收到月結單之後只需還款$199。

我之前把「比較實際」這四字打上引號,是因為這種回贈方式事實上也只是聊勝於無。我不知道大家聽到有這種回贈方式後有什麼感覺,但如果你覺得每$200簽賬只需還款$199是很著數的話,我可以告訴你其實這只不過是等於按原價打九點九五折!難道你真的會為九點九五折而感到興奮?

再讓我們想想以下的情景:假設你和三位好友到某餐廳點了$488的四人套餐(這是很常見的價錢),結賬連加一承惠$536.8。你簽卡時你寫下的銀碼會是多少?如果你簽$536.8的話你必定會遭人白眼,簽$540呢?你又會發覺你那得來不易的兩大元現金回贈原來連貼士也不夠。

當然,如果你是富貴到用信用卡一口氣簽$200,000的賬項(例如買樓的訂金),這時$1000的現金回贈又的確會令你有點感覺;但如果你每月的簽賬原來還不到$1000,你倒不如忘掉那兩三塊錢的現金回贈吧!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信用卡積分優惠(1)


為了鼓吹大家去努力消費,各大小銀行所發行的信用卡均推出形形色色的「迎新禮品」及「積分優惠」。今天先和大家談談那些「積分優惠」。有時打開那些優惠的小冊子,實在很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覺,一來那些憑積分換領的禮品大多是「唔等洗」的奇技淫巧之物(如ABC牌電子相架、由瑞士名設計師XYZ所推出的可扭動床頭燈),二來有些所謂獎賞是我輩這等既非大老細又無開公數的權利的「賤民」永遠也不能憑積分換取的(如果我無記錯AE卡曾經推出一項禮遇,說「只要」一年內的簽賬達五百萬元便可享用阿一鮑魚的上門到會服務一次)所以通常我會把那些小冊子當作笑話集來看。

話說恆生信用卡簽賬滿$250可獲取$1的cash dollar,憑cash dollar到各大特約商戶可當現金使用,完全是「現金咁好洗」。恕小弟真的是賤民中的賤民,因為我從來未試過能夠憑那些cash dollar在百老滙、中原、永安百貨等店舖中換取到任何比較像樣的禮品。我最強的一次要算是用$30 cash dollar,再另加$20在大班面包西餅換取了一盒曲奇餅回去分派給同事,而有時我會懷疑自己為了「用盡」那些cash dollar而額外花掉20多元是否真的合符經濟原則。

2008年12月18日星期四

免費報紙


我每天清早起床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到樓下的電梯大堂拿兩份免費報紙。大家都知道,「頭條日報」的定位較為大眾化,所報導的新聞從數量上來說比較齊全(特別是我不會細看的八卦新聞);「AM730」所走的路線較為中產,雖然新聞的覆蓋面稍為「節儉」,但卻勝在專欄的質素較高。由於我對那些無關痛癢的所謂新聞以及那班「偽人」的是是非非沒有任何興趣,所以我個人偏好AM730多一些。

要說的是近來這些免費報紙有越來越厚的跡象,上星期的頭條日報便居然突破一百頁大關!明顯地,這一百頁當中有絕大部份是廣告,但這現象或多或少給予了我們兩個暗示:第一,免費報紙這市場應該已經開始有盈利;第二,免費報紙的讀者人數理應持續上升。

雖則說六元一份的日報只是小數目,但我相信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會一定數量的家庭削減這方面的開支。一天六元的支出在日積月累下原來每年也突破$2000大關(還記得之前說過的Latte效應?),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傳統報紙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會被免費報紙搶去更多的市場。

話說回頭,我不買傳統報紙的出發點並不是在於「慳家」,而是我的消費哲學告訴我買了回來的東西一定要用到最盡,但實情是我每天根本沒有去細閱一整份收費日報的時間。所以,我決定把那筆錢撥入「刺激日本經濟基金」之內。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淡市才消費


有時實在不知道應該把香港人稱之為「及時行樂」還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不過大眾的消費又確實和經濟週期有著相當一致的關係。還記得上年十二月樓股皆升,無線新聞部在海港城進行街頭訪問,那些一袋二袋三袋四袋的市民表示今年的消費預算比往年調高了40%。無奈斗轉星移,一年後的今天裁員結業不絕於耳,早陣子更有調查指出今年有不少市民會「慳得一蚊得一蚊」,把聖誕期間的開支縮減一半或以上。看來今個聖誕一定會吹冷風。

我上個聖誕的消費開支是$1000多一些,不算多;但我今年有意「大破慳囊」花費多一點。我不是扮偉大的要在淡市中振興香港經濟,而是經驗告訴我最合邏輯的消費方式應該是和一般市民反其道的「旺市少花一點,淡市多花一點」。

在經濟週期的頂峰,人人荷包都是漲卜卜的,消費品的價格也就難免水漲船高。而更重要的是,由於大家都瘋狂購物,各大小商店生意唔憂做,客人「多你一個唔多,少你一個唔少」,你很難期望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服務,甚至到頭來要貼錢買難受。但當經濟開始步入衰退期,不少商戶都大嘆生意難做,現在的我就算穿著得多隨便也會被奉作上賓;再加上種種的海嘯優惠,我大可以比以前付出更少而同時間獲得更多。

所以,我深信淡市去出擊才是最精明的消費之道。當然,大前提是你要在市旺時能忍手。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不要用錢去解決問題


早陣子我受了各大小兄弟的荼毒而斥資購入了數碼單鏡反光機。我所購買的是Canon 450D,連18—55mm鏡頭,定價為$6180。當時憑匯豐信用卡簽帳可享10%現金回贈,上限為$500,因此我的實際購入價為$5680,物值還算可以接受。

其實那時我是很認真地想過去買更高檔次的機種,如全片幅的Canon 5D(那時5D Marks II不要說面世,連樓梯聲也未聞),或是索性大灑金錢掃入Sonyα系列的D-SLR連一眾蔡司鏡。但後來經「慎重考慮」後卻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

雖然那些攝影器材售價不菲,但實情是機身及鏡頭的二手市場頗為活躍,那些高價購入的產品在玩厭了之後仍能以「不太差的價錢」賣出。然而,我甘心「做下等人」是由於我不希望自己養成了用錢去解決問題的壞習慣。也蔡司鏡的映像比較銳利,但我寧可迫自己在光圈快門ISO上多下功夫;擁有多支不同焦距的鏡頭固然能面對絕大部份的拍攝環境,但我想多走幾步,在構圖方面多花點心思,就算只有一支鏡頭,仍能拍到不錯的照片。

我認識的某君是書法高手,他就算用掃把也可以寫得出精彩絕倫的書法;我拿著450D,已經算是倚重器材的了。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最美味的街頭小吃


雖然我在上文中指出士林夜士的所謂街頭美食很有點名不符實,但不容否認的是,我「有史以來」吃過最精彩的小吃又確實是在台灣所吃到。「案發地點」是西門町──沒錯,就是那個所有旅遊指南稱之為潮人集散地,香港大部份旅行團都會到此一遊的那個西門町。

你也許會以為我推介的是名滿天下的老天祿鴨舌,又或者是那排隊不絕的阿宗面線。但不知實情是我口味另類,還是真的名過其實,總之,這兩間「名店」我覺得試一次便夠了。

令我未能忘懷的卻是在大街上一位白髮滄滄的老人家用手推車販賣著的「手抓餅」。手抓餅的質感有點像饅頭,內裡夾雜著的是顧客自選的餡料,在偌大的鐵板上由那老者以日式鐵板燒的手法「煎」出來。我選的那份手抓餅附有雞蛋、烟肉和香蔥,全是尋常不過的食材,但當我一口咬下那份由未熟透的蛋黃和蔥油所交織著的手抓餅時,我的反應是「為什麼雞蛋居然可以變得那麼好吃」!剛剛到台灣的小兄弟也幸運地發現了這手推車,大家一致認為手抓餅技術性擊到所有士林夜士的小吃。

雖然小弟現在仍未算是足跡遍佈整個地球,但幸運地仍勉強算看過半個天下。我曾經在南非吃過原隻鮑魚,在布拉格吃過豬手大餐,在日本吃過和牛料理,在澳洲吃過新鮮龍蝦,但卻發覺全部也比不上那只是數十元新台幣的手抓餅!所以識飲識食不一定是有錢人的權利,因為很多時候真正好吃的東西根本並不昂貴。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士林夜市


昨天又和一位相熟的小兄弟飯聚。他剛從台灣作短線旅遊歸來,行程當然少不了香港人必定朝聖的士林夜市。我當然也到訪過這個聚集了數百間熟食檔的「鐵皮屋」。他的賽後報告和我完全是英雄所見略同──那裡的街頭小吃沒有香港的那麼好。

在小兄弟嚐過的一眾小吃中,只有「豪大大雞排」他才可以給予合格的分數。其他的什麼魯肉飯蚵仔煎魷魚庚他全部未能好評。「豪大大雞排」我至今還未敢挑戰,怕吃後會失聲繼而影響工作,但我在那鐵皮屋下所吃過的其他小吃又確實是未如傳說中那樣使人食指大動,我甚至認為士林夜士的街頭小吃連香港的也比不上。

我不是獅子山下香港情懷的要去偏袒香港的街頭小吃,而是我的味蕾告訴我大家從小到大所吃的咖哩魚蛋煎釀三寶炸大腸真的「比外國的月亮更圓」。特別是我的最愛「格仔餅」,我相信吃過的人都會同意,這塊暖暖的外脆內軟的胡混了一大堆牛油煉奶花生醬砂糖的格仔餅,比很多所謂高級食店的花巧甜品好吃得多。

有時我們覺得外國的小食好吃,很有可能是源自那份從未品嚐過的新鮮感,以及人在遠走他方時沒有了工作壓力後的閒適。有時我會想,只要我們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帶著去旅行的感覺到旺角遊歷,你一定會同意士林夜市根本不外如是。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由負財富效應開始說起(下)


在各大餐廳和店舖進行了形形色色的減價促銷後,跟著出現的便是最殘酷的汰弱留強。有部份企業會因整體需求疲弱的關係而被迫結業裁員。(最不幸的是這次金融海嘯的結業裁員潮比我想像中還要快,像U-right和泰林的結業,與及多間銀行和電視台的裁員)。有不少人甚至預期,在聖誕和農曆新年這些長假期後將會有更多打工仔飲碗不保。

下一波的衝擊會是怎麼樣呢?被裁的員工固然要另謀高就(而通常他們的「高就」所支付給他們的工資大多會比他們以前獲得的少),在實質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他們無可奈何的要承受較低的生活質素。都最後,住宅租金下降導致樓價進一步下調,市道進一步轉壞,這是負財富效應的第二波影響。

當然,前景不會是永遠暗淡無光。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數年),人們會慢慢累積財富;隨著正財富效應的出現便是一連串的總需求增加,勞力市場轉趨活躍,租金上調,樓價上升,然後是另一個泡沫…

我除了告訴那些小兄弟及小妹妹現時不要胡亂花錢外,我還叫他們一方面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則趁淡市努力地去充實自己,因為現在去進修的時間成本會比市旺時低。雖然現在市道不好,但經濟週期總是有起有跌。在市道淡靜時把自己裝備好,到有朝一日經濟復甦便可以比其他人跑得快,爬得高。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由負財富效應開始說起(上)


我不是在扮先知,也絕非馬後炮,但在恆指才剛剛跌穿兩萬點之時,我已經巡迴演唱般的和我相熟的小兄弟小妹妹飯聚告訴他們今次香港經濟「可以好大件事」。其實我的所謂「分析」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那只不過是我勉強經歷過九七金融風暴後的「經驗之談」。現時事物的發展還大概和十一年前沒有太大分別。

我希望各大小兄弟和小妹妹可以為我作證,當其時我是這樣告訴他們的:股票價格下挫蒸發了不少香港人的財富,把股票沽售止蝕離場的人固然是損了手,但沒有把股票放出的人也會因成了「大閘蟹」而心理上感到不好受。這些負財富效應會使人們開始減少消費,特別是非必需品和奢侈品方面的開支,這是金融部門對實質部門所產生的第一波影響。

由於市民消費的態度開始變得審慎,各大公司必定會爭先恐後的推出不同形式的大減價去挽救生意額(這即是我們近來時常聽見的「海嘯優惠」),在這段期間,會有很多貨品「平到你唔信」,希望榨取大家銀包裡的最後一分錢。早陣子的一田百貨大減價,以及近日的深水埗電腦節,便是最適切的例子。

不過,我那時已經不斷的告訴他們在這些大減價的面前「要忍手」,除非那些東西自己真的有購入的需要,否則絕不應因為「劈價」而大出血,因為對實質部門的第二波影響還在後頭。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凍檸茶(下)


可能大家都會有一些已成習慣的消費模式,就像我的學生不論何年何月何地何方也只會喝凍檸茶一樣,固執地死守著自己的某些消費行為。他告訴我他只會點凍檸茶是因為「懶得去想」,但我卻相信實情並非如此。我估計他並非不想去用腦,也不是眾裡眾他千百度後終於讓他遇上了那命中注定的凍檸茶,而是他不肯承擔去面對新事物的風險。

凍檸茶帶給他熟悉的味道,冰冰涼涼酸酸甜甜,就算這世上存在著比凍檸茶更美味的飲品,但至少凍檸茶的味道還不算太差。如果一旦點了抹茶鮮奶,真是天知道那杯和變形俠醫的膚色一樣的液體會是什麼味道!藍山咖啡?會否是藍色的?會否突然加上一個雪糕球?想想,還是凍檸茶好。

我以前也曾經死抓著某些慣性的消費行為,但後來也終於明白到這種固執到頭來只會浪費了好好體驗生命的機會。也許芋頭珍珠的味道你未必歡喜,但你連一口也未嚐過,你又怎能如此肯定?也許焦糖朱古力會令你覺得太甜,但也許你嚐過以後,你會忘不了那份細膩。

都市人常常埋怨每天要重覆枯燥的工作,過著營營役役的淡然無味的刻板生活。好了,現在讓你去消費,你卻又甘心情願的每天喝著同一杯的凍檸茶。其實給自己一點勇氣,去點一杯芒果綠茶,就算最終你發現這不是你的那杯茶也好,你才算體驗過生命,體驗過人生。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凍檸茶(上)


記憶所及,「凍檸茶」好像是某年會考中國語文科的作文題目。不過,請容許我聲明在先,我不是要為大家作什麼「範文」,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現象。

數年前的暑假,我和某群學生「玩得好埋」。我們每天不是去唱卡拉ok,就是去遊戲機中心玩跳舞機,也許我們會走到長洲踏單車,或是往赤徑看紅樹林…總之,每天我都和那群學生「打滾得難捨難離」。

每星期大約有八至十餐是一同吃的。而當時我留意到其中一位小兄弟不論何時何地也只會點一種飲料:在茶餐廳吃早餐A,凍檸茶;到卡拉ok,凍檸茶;到酒店吃半自助餐,凍檸茶;最妙的是,到仙xx等台式店子吃下午茶時,他點的是凍檸茶;晚上大家到糖水店吃刨冰,他點的也是凍檸茶。

我明白每人也會有自己的「茶餐廳最愛」,但不論在什麼店子也只是獨沽一味的點凍檸茶卻實在是有點奇怪。在某一個又是凍檸茶的下午,我向他問道:「你不會點其他飲料的嗎?」

他的回應是:「我懶得去想。」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獨食難肥(下)


假設你買了一部四十二吋的等離子電視機,在深宵裡獨自一人觀賞世界杯總決賽。也許每一次射門仍能令你心跳加速,每一個入球也會令你興奮狂呼,但我想你一定會同意一個人看球賽其實「好無癮」──精彩的賽事必定要一大班人一起才好看。

同樣道理,我想沒有人會喜歡獨自吃火鍋,沒有人會喜歡獨自看聖誕燈飾,沒有人會喜歡獨自到遊樂場,沒有人會喜歡和自己聊天──說穿了,原來所謂獨食難肥的「肥」並不是指肉體的肥胖,而是指心靈的富足。

獨自一人把一整包珍珍薯片鯨吞固然也能獲得滿足,但那快樂的感覺卻是萬萬比不上和其他人一同分享。大家一起把薯片放進口裡,一同享受那薯片的香口,一同將口裡的薯片咬碎,讓你也感覺到我正在感覺的味道,大家的生命才有交流,大家才不會感到孤單。

奧修禪師曾說:「在日常的經濟學中,你和別人分享,你會損失;在心靈的經濟學中,你和別人分享,你是得益的。」獨食難肥,就是這個意思。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獨食難肥(上)


雖然記憶已經很模糊,但事情大概是這樣的:我孩童時代就讀於全日制小學,每天都有兩節小息時間和一節午飯時間。某天某同學(連是男是女我也忘記了)帶了一包大包裝的「珍珍薯片」回校,在小息時大地在我腳下般的把那包裝袋狠狠地撕開;那油炸的香口的氣味隨風飄盪,自不然引來了一群「蝗蟲」向那包薯片湧去。

大夥兒向那包薯片的主人叫喊:「xxx(那同學的名字),請我食薯片啦!獨食難肥呀!」

xxx的回應是這樣的:「我就是因為不想肥,所以我一塊薯片也不會請你們吃!」跟著便離開了課室。

究竟是誰將「獨食難肥」這四個字拼在一起的呢?一個小學生每天需要攝取的能量大約是1500卡路里,而一包60克裝的珍珍薯片原來已經是320卡路里,如果小學生每天吃一包珍珍,很難不肥。

後來長大了,我才慢慢明白到獨食難肥的真意義。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我考車牌肥佬了(下)


由於我把車子剷了上對面的行人路,在真實的駕駛情況下這是可以「死得人」,考牌官沒有不肥我的理由。

其實我也有預感會肥佬的了,只是萬萬沒想到會在自己最熟練的窄路調頭失手。失落的離開車子,我發覺香港駕駛學院的市場推廣實在出色,因為行了還不夠三步已經有員工為我遞上宣傳單張,遊說我今天以$2100的優惠價報讀全期七小時的「重讀課程」(留意平時補鐘只是每小時$130)。當然,除該課程的學費外,我還要額外支付運輸處路票及考試租車費共約$1000。

結果,那時的我放棄了「再戰江湖」。

從精明消費的角度來看,我在這次學車的故事中犯了很多錯誤:

1) 我把錢花了在一些自己沒有需要的東西上:贏了獎學金並不構成我去學車的充份理由,我應該要真的有學車的需要才去花這筆錢。

2) 消費時沒有格價:市面上有很多駕駛學院或教車師父收費平得多,但我居然把錢花在最貴的香港駕駛學院。

3) 沒有在考牌前將駕駛技術學好:如果我練習多兩三小時,也許那11000大元不會白花。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我考車牌肥佬了(中)


上回說到我讀大學時在半桶水的情況下考車牌。那是一個陽光熾烈的下午,考試場地還是平時兜圈的那個練習場。考牌官則是黑超中年男人,表情當然是冷冰冰的──突然覺得自己應該要在考牌前花每小時$130的價錢去「補返一兩個鐘」。

車子開了,我好像感覺到考牌官在我的成績表上tick了一tick(越多tick越容易肥佬);不打緊,咬緊牙關,反正不合格又不會死人。繞著練習場行了大約四分一圈後,考牌官指示我把車子駛上斜坡,停車,再開車,車子沒有溜後。好!先過了第一關!

落斜之後是我最怕的泊位。考牌官對我說:「你把車子泊在那邊吧。」那個所謂「那邊」正是我練習時最常犯錯的車位。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入後波,輕輕地踏油門,把車子向後駛進那個車位。Bingo!這次居然四四正正分毫不差的將車子泊好,合格有望!

最後是強項窄路調頭,平時是百發百中的!我先把車子由左線駛向右邊,入後波向左後方行駛,再扭右駄向前駛,Yeah~~

結果我把車子剷了上對面的行人路。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我考車牌肥佬了(上)


屈指一算,我那一千零一次考車牌是我大學二年級時的事。還記得那年我「不慎地」贏了一筆獎學金($17,000),基於「有那麼多錢不知如何是好」這理由,我走到全香港最貴的香港駕駛學院報讀了「私家車駕駛課程」。我說是「全香港最貴」,是因為連模擬駕駛、學牌、路票及考試租車費等雜項居然承惠$11,000!當時我心想,反正那等獎學金是從天而降,$11,000就$11,000吧!於是我便「斥資」去做學神。

課程結構是這樣的:全課程共二十五小時,頭十二小時是在駕駛練習場內兜圈,尾十三小時才正式到場外的路面去實戰。小弟自問是「食腦的人」,換句話說,叫我坐下來思考學術宇宙與人生還可以,走出去操控那些龐然大物我實在「唔係果皮」。還記得我第一次上駕駛課,車子是S字型的行走估用了四條lane!如果沒有身傍那見慣大場面的教車師父,我想我活不到今天。

學完十二個小時後,我做要參加由運輸處舉辦的中期考試,考核範圍包括斜路開停、泊車和窄路調頭。斜路開停沒什麼難度,窄路調頭我也永無失手,只是泊位我是一次有九次都是出界的!快要考中期試了,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