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每天十五分鐘(上)


曾經在書中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說話:「不論什麼事情,只要每天堅持花上十五分鐘時間去做,十年之後,你一定可以成為專家。」

回想起來,我執起高級程度經濟學的教鞭已經過了十個寒暑,而自問就算不是去到「神級」的境界,我想我也應該可以算得上是專業。很多時候,學生拿一些歷屆試題來問我,我只要看看第一句便已經知道那條問題問什麼,當然大多數情況下亦能很清晰地解釋該條題目的重點。十年的經驗,總算積累了一些功力。

同樣道理,其實我在我的第二老本行數學科也花了不止十年的光陰。屈指一算,連同中學時代的私人補習在內,我教數學的經驗可比教經濟科的更多!雖然近兩年由於經濟科的學生太多,令到我抽不出時間開辦數學課程,但我心知現在就算我馬上開班教授中五程度的數學和附加數,或中七程度的數學及統計學,也絕對遊刃有餘。

近日開始迷上攝影,雖然花上了還不到半年的光景,但自問也超越了半年之前的「傻瓜機境界」。如果能夠堅持到十年,我相信就算未入於室也,也應當可以升堂矣。

不過,重點是,要能夠維持到十年。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不可信的生理時鐘


如果你問我最自然的進食方式,我一定會答你是在真的感到飢餓的情況下才進食。然而,我們的進食行為除了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外,很多時候其實是由認知因素所決定的。

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以下的實驗:他們將接受測試者分成兩批,而這兩批接受測試者則分別要進入兩間沒有窗戶的房間,所有接受測試者均不能配戴手錶或帶備任何顯示時間的裝置;所有接受測試者可以在房間內閒談或閱讀,如果他們感到飢餓時,房間內有一些如曲奇餅等的小食提供。

由於那些接受測試者均沒有手錶,他們只能靠房間內唯一的時鐘去認知時間。而實驗的重點是,其中一所房間的時鐘是正常的,而另一所房間的時鐘則比正常的時候行快一倍!大家都在房間內逗留「兩個小時」(在時鐘行得較快的房間的接受測試者則感覺上過了四個小時),而結果是在時鐘行得較快的房間內的接受測試者比另一房間內的人在這段時間內拿取了更多的小食!

實驗證明了,原來人吃東西並不是因為生理上有需要,而是因為時鐘告訴我們「應該要進食」。

在《游龍戲鳳》中,舒淇說:「我喜歡在很餓很餓的時候吃東西,因為那時會有最真、最誠實的動力。」只是原來我們那最真、最誠實的動力,很多時候是建基於不正確的認知之上。人的生理時鐘真的很不可信。

令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好用




近來發覺原來有不少小兄弟小妹妹都有追看「仁來仁去」的習慣,而當中更有一些小兄弟表示看過劣作後「成功地節省了不少金錢」。在此本人要先感謝大家的誠情厚意,但也想藉此機會作一點澄清。

我這系列文章的最大目標其實並不是要大家節省金錢,我相信對自己就一毛不拔,對別人則斤斤計較並不是快樂的人生;我最主要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能令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如果你我都有「無限金錢」的話,我們根本就無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但實情是我是一生營營役役賺的也只是雞碎咁多,而放在我們面前卻盡是誘人的消費機會:年尾的bonus如果拿去買那支2.8光圈的L鏡,那麼那筆錢便不能用來享受五日四夜的北海道之旅,又或者買幾手中國建設銀行來實現提早退休的夢。總之,我們得好好地作出選擇才可以令那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好用。

正如我上文中說到自己收到了一筆突如其來的cash dollar,如果有什麼東西我是真的有必要購入,我是會毫不猶豫拿那筆錢去消費的;但如果我眼見有這筆意外之財而在那些特約商戶中購入一些自己其實不太需要的東西去「獎勵自己」,那其實就是放縱,絕不是精明消費之道。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突如其來的cash dollar


早陣子翻查一下自己的網上銀行戶口,突然發現「不知何解」信用卡帳戶內居然多了400大元的cash dollar。我估計這突如其來的cash dollar應該是由於公司轉了出糧戶口以得到的獎賞。

由於cash dollar只可以在某些特約商戶中使用,所以其靈活性比現金回贈低。
其實我先前已撰文談過很多信用卡的積分優惠只是聊勝於無,但今次這金額卻「總算能買到些東西」;在加上在某特定日子後這些cash dollar會被注銷,所以還是最好盡快把這筆錢花盡。

相熟的小兄弟在我的荼毒下也購入了一部canon的450D,而他卻在短期內發現自己有購買電池手柄(直倒)的需要。和他到旺角的百老匯,花780元買進了他需要的直倒;由我用信用卡付款,小兄弟將現金給我,於是我便成功地將那些cash dollar套現,這筆錢正好用來封利是,真的是及時雨。

成功是自己的 失敗是他人的


由於人類是有自我保護機制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會將成功歸因於自我的因素,而將失敗歸咎於環境的因素。

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在會考放榜後,甲同學的數學科拿了A,甲同學很自然地會沾沾自喜的想:「你看我多厲害,我拿了A呢!果然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而甲同學的老師則會這樣想:「大家看我的教學多成功!沒有我的話甲同學是絕對A不了的!」

而最吊詭的是,當同班的乙同學數學科不及格的時,他的心只會想:「都是那個該死的老師害的,他的教學實在是爛得很!」而那數學老師卻心想:「唔…B同學呢,真的是無藥可救…。」

人類的劣根性正是這樣:總之成功就是自已的,失敗就是他人的。

我看很多這個年頭的畢業生都會有這樣的心態:「我找不到好工作全都是經濟環境的錯,我只不過是懷才不遇。」但實情是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總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怨天尤人只不過是給自己一個不長進的藉口。潮漲時就自視過高,潮退後就推卸責任,這對自身的成長有什麼幫助呢?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三個月學好外語


雖然「語言學習權威」靈格風終於也被金融海嘯淹沒,但我想那句「三個月學好外語」應該會長留在香港人的心內。當然,你信不信三個月可以學好外語是閣下的事(香港很多學生學了十多年英語也還未學得好),但這句口號能夠「觸動香港人的心靈」,我想是由於和香港人的速食文化不謀而合。

資本主義社會從來就只是看業績,看成果。但不知從何事開始,我們居然覺得速度比效果更加重要。到快餐店用膳,其實已經是成果和速度的一種compromise:我明知這裡的食物味道不佳,但不打緊,只要填飽肚子便得了,我還要去公司和那個project死過,慢慢來,總之最緊要快!

在財富管理方面大家也是如此。以前大家有長遠的儲蓄計劃,希望在省吃儉用下能夠儲到一筆錢安享晚年,但近來香港人己經不甘於「發達」這麼簡單,而是要一朝富貴才顯得我實力過人。總之要走精面,賺快錢,最好每日有10%投資回報,然後三個月後可以退休。

結果…噢!靈格風

我想,不論是語言能力也好,個人財富也好,都是要經年累月去儲蓄的;不過,我只怕這句說話很多人聽不明白。



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舊筆記


昨天談到我曾經一口氣清理了自己三分一的物品。這個過程,說來好像很輕鬆,但實行起來就真是一點也不容易。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們都是有感情的動物,很多東西,就算從某個角度來看已經失去了實用的價值,但基於情感的考慮,我們總會不捨得放手。

例如小弟便曾經收藏著許多中學和大學時的筆記和教科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想不通我為何要這樣做。那些科目我要交的功課已交了,要考的試也考了,它們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根本就好應該光榮引退,或者找一個更好的歸宿。但實情是我們永遠也不捨得這樣做,從來都只會對自己說:「也許有一天我會有時間把那些筆記從頭再看一次嘛…。」

但不幸的是,我從來就找不到把它們從看一次的時間,結果只好任由那些筆記放在書櫃中被蟲蛀。

其實,我明白到我不是捨不得那些筆記,我只是捨不得讀書時的那段光景;那時每天可以探求新的學問,每天可以和朋友玩樂,沒有工作的壓力,也沒有有家庭的負擔,確實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但時光早已流逝,如果還執著過去,那又如何能活於當下?雖然我們總不願放手,但逝去日子卻是我們無論如何也捉不緊的──即使那些舊物品還在眼前。

想通這一點,我終於能夠把那堆舊書舊筆記送走,迎接今天的生活。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二萬六千件身外物


年近歲晚,又要開始玩那痛苦的大掃除遊戲。其實近年來我的購買慾已經開始減退,但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原來自己斗室中的物品已經多到令人有點不安。


某些統計學家的研究顯示,原來我們一般人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平均擁有二萬六千件物品(有時我會懷疑很多香港人絕對不止這個數目)。而很多東西,基本上是我們絕大部份時間也不會用到的。如果家中還有地方的話,本來任由這些東西閒置著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有不少心理學家卻指出,就算我們如何將這些東西收抬妥當,它們也會在我們腦海中構成一種壓力(例如我們常常會記起上次到不知那裡旅行時所買的特產還未食,有某些衣服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穿著,又或者某本小說我們還沒有看完),從而令到我們做人做的很不開心。


早陣子突然這樣想:既然自己總有一天要到北冥逍遙遊,而那二萬幾件身外物我又是帶不走的,那又何苦要遺留下大量的垃圾要給別人去處理呢?於是我便一口氣狠狠地清理了一大堆物件:可以賣出的拿去賣,可以送給別人的做送出去,可以回收的做拿去循環再做。結果家中的物品成功地減少了約三分之一,令我終於可以看到書桌和地板,煩惱也少了很多。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下午茶慳錢法


早陣子看免費報紙,有報導指出近來有不少網民討論如何能在金融海嘯下節衣縮食。而為了減少在食方面的指出,他們列舉了以下兩個方法:

1)盡量以下午茶去取代午飯,因為下午茶餐比午市套餐便宜得多。

2)餐飲只叫熱飲,這樣便可以每餐省下兩至三元。

看後很有點啼笑皆非的感覺,因為這些方法從某角度來看真的是「太低層次」。首先最環保和省錢的方法,一定是自己帶飯回公司吃;但如果因為某些特別理由(例如想離開工作環境讓自己放鬆一下)要到快餐店但卻又同時希望慳得一蚊得一蚊,我想以下兩個方法應該值得大家參考:

1)如果只是一個人到快餐店,與其花十五元吃多士和熱飲(最平的茶餐),倒不如去面包店花三元買個雞尾包,然後再到快餐店叫一杯熱飲(下午茶時後只需六元),這樣每天可省下六元。

2)如果是二人到快餐店的話,可以叫一份份量大得通常一個人吃不下的茶餐(如二十二元的公司三文治),配熱檸水,然後問店員拿多一杯熱水和兩包糖,將檸檬平均分配後便會有兩杯熱檸水!比兩份多士熱飲茶餐可省下八元。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就算買了也不開心


話說近來公司開始涉足地產業務,於是有時我便要和同事到不同地方睇樓。早陣子本來打算和德財兄到大角咀那一邊看看那由新鴻基開售,名之曰「柏豐28」的單幢樓。不過由於那天是星期六,睇樓人數比平日多,而我們都剛好有事要做不做擔誤太久,所以只是隨意的拿了一些單張和樓書便離去了。

可能由於金融海嘯作怪,發展商「不敢開價太高」,所以六百零幾尺的兩房單位尺價「居然」是五千元以下;因此,這樓盤的開售成績據云相當理想(至少比另一位於太子的單幢樓好得多)。

只是把那些樓書拿回家看,才發覺那樓盤的問題所在:由於近來發展商賣樓「奉旨」會加設會所,令到這區區只有94個單位的樓盤也有自己的泳池和健身室(以及一些唔等洗的設施);而正正由於單位數量太少,在沒有規模經濟的情況下,住戶便要承擔高昂的管理費(每平方尺二元八角五仙)。

就算我無需問銀行借錢,在付出了近三百萬買了個兩房單位後,我還要每月付出$1730作為管理費!就算樂業也不能安居,這些東西,真是買了也不會覺得開心。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有衣食日


最近有調查指出,香港84%市民出外用膳時有浪費食物的情況。他們吃不清所有食物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食市所提供的食物「份量太多」,其次是由於那些食物「味道欠佳」;至於為何那些食客不主動要求食市減少食物的份量,則是那香港的自私心態:既然我付了錢,我當然不能夠蝕底啦!

該調查還指出,香港人每年所浪費的食物,居然足夠一千七百多萬人一年的後備糧食之用!雖然香港是出了名貧富懸殊非常嚴重,但至少香港還不常聽見出現餓死人的情況;然而,如果我們和那些第三世界國家比較,很明顯我們香港人真的很「冇衣食」。

當那調查出爐之後,電視台又如常地進行街訪,那些受訪者亦老實地表示自己曾經吃剩食物。而為了以後「更環保一些」,他們會考慮以後將吃不下的食物打包回家再吃。從而減少浪費云云…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你承載那些回家再吃的食物的膠袋和飯盒會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難道大家認為吃盡了那些食物而浪費了數個膠盒便已經很環保?大家點菜時點少一兩款食物,或索性三人只點二人份量的餐,既節省金錢,又不會浪費食物或膠盒,那會不會外賣回家有衣食得多?

付了錢並不是「大哂」的。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初探天水圍


剛剛的星期日我在元朗只有兩節課,第一節是上午的中六經濟,而另一節是下午的中七的經濟。由於兩節課中間有個多小時的空檔,加上我「早有準備」的買了張西鐵的全日通,我決定上完中六的課後到天水圍走走。

傳媒將天水圍稱之為「悲情城市」,這些渲染我是重來不會放在心上的。實情是家庭暴力或貧窮問題根本就很多地方都有,我覺得我們不太應該去標籤一個地方。我今次到天水圍,倒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拍照的好地方,同時留意一下區內的物價。

時間是中午十二時四十分,天色是藍藍的,雖然早上的氣溫只得九度,但在日照底下感覺倒是暖暖的。最近天水圍西鐵站的屋苑是天盛苑,其附設的商場雖然只是做街坊生意,但閒逛都也覺得舒服。不過,內裡的茶餐廳的午市套餐居然可以賣三十三元一份(我平時在元朗最常幫襯的茶餐廳只是二十六元,太子則是三十元),而問題是居然那店子是大排長龍!要說的是那商場內的茶樓也是坐無虛席。

我明白現在是吃飯時間,但我所經過的每一間店子也是多客得有點過份,而食物的價格也是有點不合理地高(粥店的艇仔粥賣十八元),結果,我只能簡單地買兩個面包做午餐。

回程時途經地產鋪,八卦地看一看當地的私人屋苑成交,586尺兩房單位成交價是85萬,回想九七高逢期是三百多萬……噢!悲情……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魚蛋雲吞牛腩米


經常和我飯聚的小兄弟和小妹妹都知道我有個小習慣。從方面來看,我的小習慣可以說是有點兒「失禮」,不過幸好我的飯腳大都已經接受了我的行為。

唔…就用以下的例子去說明我的習慣吧。假設我和小兄弟A及小兄弟B一同去中式面檔,小兄弟A點的是雲吞面,小兄弟B點的是牛腩河,而我點的是魚蛋米;當食物到齊是,我便會自然地把一粒魚蛋夾給小兄弟A,一粒夾給小兄弟B,而我也必定會獲得一粒雲吞及一件牛腩作為「回報」。整個過程全部自動自覺,大家事前無需言明。(如果吃的是車仔面,很有可能大家最後吃的都是魚蛋紅腸豬皮牛腩豬紅雞翼油面。)

可能你會回應:「車!這有什麼稀奇?我時常也這樣做的啦!」如果是這樣的話,恭喜你,因為你一定至少有一班和你很close的朋友。其實中國人一起吃飯,大家吃相同的餸菜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反過來說,我們則比較小會看到老外吃西餐時會將龍蝦沙律及嫰煎鵝肝交換來吃!

我覺得大家分享食物,除了可以令大家有更多的話題外,還可以嚐多一點那店子的食物的味道。人生怱怱,很多餐廳我們可能一生人只會有一次光顧的機會,今天不試齊這間店子的魚蛋雲吞及牛腩是什麼味道,可能明天也就沒有機會的了。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沒有車的人是幸福的(下)


上文談到駕駛除了浪費金錢外,還會帶來很多的麻煩事。不過,我堅決不買車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明白到私家車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損害。

我相信就算我不強調大家都知道,汽車這科技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卻同時間帶來許多環境問題:除了引致塞車和製造噪音外,汽車還會噴出許多廢氣;這些廢氣造成溫室效應、酸雨和光化學毒霧,對環境和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損害。

此外,製造汽車時同樣會耗費很多資源和能量,而廢棄的汽車又會加重堆填區的負擔;據聞美國的一般家庭平均兩年便會換購一輛新車,這真的是極不負任的行為(所以我認為金融海嘯對地球來說是件好事)。

我不是職業司機,我不會「車停口停」;為了將地球死亡的日子推遲一些,就算我再有錢我也不會買車。反過來說,如果你是為了「貪方便」,「享受駕駛的樂趣」或「突顯自己的身份」這等原因去做這等傻事的話,請三思。

2009年1月9日星期五

沒有車的人是幸福的(中)


我想我有需要澄清一點,就是我認為沒有私家車是幸福的事這說法,並非是全然是基於經濟上的考慮。雖然每月七八千元不能算是小開支,但總算托賴,這筆錢現在的我還算能應付得來。我堅持不買車,其實是由於兩大理由:

第一,很多人說擁有私家車「方便」,但我認為從方便的角度來看,私家車遠遠比不上的士。很多車主都同意駕駛最大的麻煩在於搵位泊車。每逢星期五六日晚這等黃金時間,要在旺角銅鑼灣這等旺區找到車位絕對是一件消磨意志的事。我試過不止一次乘坐友人的車子,在街道上左抽右插,兜兜轉轉了半個小時,才在差點發生車禍的情況下搶到那個其他司機也虎視眈眈的車位。

好了,也許你是在停車場泊車,那麼你便要在那該死的停車場內大玩迷宮遊戲。很多香港的停車場都設在地庫,而又大都指示不清兼且九曲十三彎。如果是初到貴境,要在那廢氣桑拿中覓得出路,有時真是需要一點兒運氣。

除了泊位這大難題外,私家車還帶來很多的不便:作為司機要花精神去留意路面情況啦,和一大班朋友出街後要負責逐個送回家啦,駕車前又要滴酒不沾啦,星期六日人家休息時你要忙著去洗車啦,每年要定時定候處理那人煩厭的保險和維修事項啦,說不定發生交通意外時又要和人家互相問候啦…。

所以我說的士方便得多。輕輕的走,輕輕的來,不必帶走一片雲彩。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沒有車的人是幸福的(上)


話說和我最熟絡的小兄弟和小妹妹都是我以前的學生。而當我現在閉上眼還記得起他們中學的校服look時,轉眼間他們卻已經個個都在談婚論嫁;而其中一位小兄弟更已經在上年成家立室,有時真是不想去認老也不能。

那位小兄弟,除了娶了個老婆仔回來外,還已經有了自己的屋仔,以及買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車仔(只差養隻狗仔便達到以前大學生常說的「四仔主義」)。不過,近來每次和他相聚的時候,他總是不停的訴說自己「近來好窮」。

其實他的收入己經算是不錯,至少比很多這個年紀的人要高;但既要養家又要供樓還要養車,令到他每個月花錢「好似倒水咁」。向他要了一些數據,原來供車、停車場租金、油錢、牌費、保險及保養維修等有關方面的開支每月大約七千元左右。屈指一算,一年的洗費高達八萬四千,實在是夠買三手匯豐有餘。

需知道除了以上那些必要的開支外,作為車主還會有很多無謂開支。本來兩小口兒的晚飯可以在樓下的茶餐廳「攪掂」,但現在卻因有車而「老公,不如我地入西貢食海鮮呀…。」又也許本來可以在樓下的公園散步談心,現在卻是無無謂謂的花百多元油錢隧道費到對面海兜風。這些開支加起來,真的是「唔想窮都幾難」。

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杯面


杯面曾經是我的最愛。


孩提時代,我第一口嚐的杯面是日清合味道什錦杯面。當時我覺得杯面這玩意很是新奇,因為平時吃慣的即食面是沒有餸料的,但那杯「三分鐘即食」的杯面則附有豬肉、雞蛋和蔥花。(我還記得我曾經在不加熱水的情況下試吃那些「雞蛋」。)也許小孩子都喜歡吃垃圾食物,所以那時的我常常嚷著要吃杯面。

長大了才發覺原來那杯油炸的物體其實味精特重,多吃無益。但年輕人總是那麼仕性,就算明知對身體不好也總要先滿足口腹之欲。尤其是我住在中大的宿舍時,一來自己已經「識得去搵錢」,二來在宿舍又確實無王官,所以我差不多晚晚杯面當宵夜。

後來認識了一位學生會的前輩,他見我拿著杯面在宿舍走來來去,便帶點不悅的對我說:「你居然食杯面呀?」

「車!那又有什麼問題呀?」我輕佻地回應:「就算吃壞了身子也只是我自己的事嘛!」

「我不理會你的身子呀…」他輕描淡寫地說:「但你浪費了很多塑膠呢。」

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到,我用兩小時來消化的垃圾食物,地球可是千百萬年也消化不來。

自此,我戒了杯面這玩意,也勉強算是減輕了自己的罪過。回想起來,真的要向那位現在工作於綠色和平的前輩說聲:「我知錯了…」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布衣暖 菜根香 詩書滋味長(下)


後來,由於港英政府的教育政策轉變,新亞書院終於在桂林街擁有自己的校舍。我的中國文學老師憶述,那時的新亞書院除了課室外,也總算有飯堂和圖書館等設施。不過,基於經濟上的原因,圖書館的藏書量還是非常地有限,飯堂也只能提供頗為簡單的飯菜。

當其時的午餐是這樣的:白飯、一小塊肉、青菜、橙。由於有了政府的資助,每份午餐的售價只是當時的五角。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因此不知道那時的五角能夠買什麼東西,但我的中國文學老師則強調,五角這價錢算是很優惠,也是當時大部份學生能夠負擔得起的價錢。然而,奇怪的是,那飯堂的營業額卻是慘淡非常。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大部份那時的學生都認為,與其花五角去吃一餐較為像樣的飯菜,倒不如只吃白飯,把省下來的錢拿去買書,然後再將之送贈給學校的圖書館!而為了鼓勵更多的同學這樣做,飯堂外張貼了一張海報,寫著「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這十一個字。原來只要把呦呦鹿鳴混和白飯來吃,大家便已經感到滋味無窮。

到了今天的新亞,不知何解那十一個字經已被人換作為「新亞桑拿」。往事,真的只能回味。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布衣暖 菜根香 詩書滋味長(上)


這是我中六時中國文學老師在課堂上所告訴我們的故事,當中有些細節我現在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但故事大體上是這樣的:

話說錢穆、牟宗三、徐復觀等新儒學大師在一九四九年創立了新亞書院(即現時香港中文大學的其中一所成員學校)。早期的新亞,可謂歷盡滄桑:當時新亞並沒有自己的校舍,只有一兩個租回來的小課室;開辦的課程只有文學、歷史和哲學,但全部也得不到港英政府的學術認可;財政上沒有任何財團作為靠山,當然也得不到政府的資助……總之,當時的新亞書院,就正如其校歌一樣,真的是「手空空,無一物」。

我的中國文學老師說,早期新亞書院的學生,大都是由中國逃難到香港的貧民。他們鍾情於中國文化,但卻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不要說學費了,就算連吃飯的錢他們也沒有。當時錢穆等國學大宗師看見他們那營養不良的樣子,心裡覺得很難受,於是便不停地寫文章,甚至上街拾荒來賺錢賣奶粉去給他們吃。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迷你倉的迷思


近日相熟的小妹妹問我,知不知道那兒有那些什麼「迷你倉」可供租用。我反問:為何你需要這玩意兒?她的回應是由於近來買了不少東西「獎勵自己」,再加上本月收到了不少親朋戚友的聖誕禮物,家中僅有的空間已經不敷應用。

我從來沒有租用那些迷你倉的經驗和需要,但既然有人問到便儘管上網研究一下。不看由自可,一看才知道原來一個長四尺,闊兩尺,高八尺的迷你倉每月租金居然承惠五百六十八大元,每平方尺租金七十二元,比凱旋門的四房海景單位還要貴得多!真的是有錢人的玩意。

有時我真的想不透為何香港人要花這樣的錢。已經每月花幾千元去大出血了,還要將那些戰利品搬去那些工廠大廈去給別人再賺多一次錢?沒錯香港實在是寸金尺土,但每月五百多元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小數目。

問題的癥結在於香港人的物慾實在太強,不少人要透過買買買才能尋找到生存的意義。不過,也許租用一個迷你倉能把「爆倉」的問題暫時推後一些,但如果不能好好控制自己的物慾,再多的迷你倉也只是杯水車薪。